鲁网10月23日讯10月23日,国家管网集团山东公司在黄岛油库举办“看管网、进站场、亮品牌”媒体公众开放活动。活动以“质焕新生绿动齐鲁管通山海能泽万家”为主题,集中展示山东公司在改革创新、绿色低碳、能源保供与市场服务等领域的实践成果,彰显国家管网“新国家队”在齐鲁大地的责任担当。

启动仪式现场
现场,来自山东省能源局、青岛市发改委等政府部门代表,上下游合作伙伴代表,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等15家主流媒体记者共50余人齐聚黄海之滨,深入探寻山东公司在“端牢能源饭碗”“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低碳”“深化国企改革”“服务市场主体”五大方向的实干足迹与亮眼成效。
国家管网集团山东分公司纪委书记魏振红在致辞中指出,油气保障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与高质量发展大局。国家管网集团山东公司作为能源保供“新国家队”的重要一员,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齐鲁大地上铺就能源动脉,守护山东的能源安全、百姓的生活安稳。
据介绍,国家管网集团山东公司2023年2月注册成立(前身是山东运维中心),肩负着山东地区8200余公里油气管道运营管理重任。成立以来,已累计向山东输送原油超1亿吨、成品油超1000万吨、天然气超600亿方,年均输送天然气占山东市场份额70%以上,成为保障区域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管道有终点,创新无止境。作为能源管输领域的改革先行者,山东公司推进省公司—作业区“两级管理”改革,通过管控模式区域化、组织架构扁平化、运营方式制程化等“十一化”运营机制建设,构建起适配现代企业治理的新模式,解决了管理交叉重叠问题。相关改革经验在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简报》刊发,成为国企改革的“山东样板”。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公司实现工作流程、内容、行为与模式的全面数字化重塑,让基层站场真正做到“有数可看、有数可比、有数可考、有数可用”。目前已建成5座智慧变电所、9条管线45座智慧站场,构建起“正常无需干预、异常快捷处置”的智能化运维体系,让“无人值守”从设想变为现实。
以“绿色管道”建设为抓手,矢志践行“绿动齐鲁”使命。在节能降碳方面,公司大力推广天然气余压发电技术,集团首台套枣庄作业区天然气余压发电设备年发电量可达300万千瓦时,将管道输送中浪费的压力转化为清洁电能;同时创新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管道巡护新范式,通过光纤预警、视频监控、无人机系统联动,构建全方位无死角防护网络,从源头上防控打孔盗油等违法行为。在工程建设中,无论东营输油站迁建,还是济南泉脉保护,均实现了油气管道与绿水青山和谐共生。
“全国一张网”建设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举措,而山东“一张网”正是这张国家能源大网的关键枢纽。目前,中俄东线与济青二线联通、泰青威管道与山东管网互联互通等工程已顺利落地,北干线等重点管道建设稳步推进,推动山东12个地市实现国家管网双管道供气,天然气县级区域覆盖率达93%,省内油气管道与全国骨干管网高效联通,海、陆气源互保互供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形成。
此外,公司以构建公平开放大平台为目标,让更多市场主体共享管网资源,截至目前,山东省内注册托运商已经突破100家。同时,在黄岛海关的大力帮助下,推出保税仓储服务,为能源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用实际行动践行“温暖烟火、守护你我”的承诺,让能源保供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在抢修现场,员工们顶着严寒酷暑连续作战,争分夺秒恢复管线畅通;在偏远站场,他们默默驻守岗位,用坚守保障每一段管线安全运行;在保供一线,党员干部带头,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韧劲,守护着齐鲁大地的能源生命线。

黄岛油库航拍
活动主办地,黄岛油库拥有50余年历史,自主攻关的“大型枢纽油库智慧运营技术”应用已成功运用。该技术获评“国内首次、国际先进”,成功推动黄岛油库从传统运营向“目标控制、无人值守、专业维护”转型,累计输转原油5亿吨,让老油库在智慧赋能下焕发新生。

参观现场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管输公司,充分发挥“X+1+X”油气市场体系中“1”的核心枢纽作用,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征程中勇毅前行,为民生用能保障注入更多能源动力,书写“管通山海、能泽万家”的新篇章。(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看管网、进站场、亮品牌” 国家管网集团山东公司举办媒体公众开放活动
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