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理工大学校园内,有一座座浸润着光学理想的展馆,这里不仅是记录了中国光学事业的发展,更是传承“大珩精神”的精神地标,那就是王大珩展览馆。

步入展馆,入口处王大珩院士的巨幅照片目光坚毅,展厅内泛黄的学习笔记、磨损的办公桌椅、亲笔信复印件,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院士“以身许国、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

作为新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王大珩在1958年牵头创办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提出“实践求是、审时度势、传承辟新、寻优勇进”十六字理念,而展馆正是这一精神的具象化呈现,以“形”载“魂”,让参观者在这尘封的李世忠触摸到老一辈科学家的担当。

自2005年开馆以来,王大珩展览馆不断发挥育人功能,从校内走向社会。先后获评“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年均接待参观者3万余人次。

对长春理工大学师生而言,展馆更是重要的教育阵地:新教师在此承接使命,新入学的学生在此接受初心熏陶。师生们深受科学家精神感召,“追光”的种子在一代代人心中落地生根。
王大珩展览馆不仅有馆内静态展示,更是通过多元实践让“大珩精神”真正“活”起来。

在学科建设上,成立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将其教育思想融入人才培养。

在激励机制上,设立100万奖学基金,表彰优秀学子,校园内的王大珩铜像更成为精神象征。

在文化传播上,拍摄纪实片《我们的老校长——王大珩》,举办教育与科学技术思想研讨会、“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让“尽瘁报国、博大精专、求实创新、虚怀若谷”的精神跨越时空,传承至今。

静静伫立在长春理工大学的王大珩展览馆,让“追光”之路不断延伸,照亮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前行之路,也让“科技报国”的信念在新时代持续传递、生生不息。
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记者殷维
图片来源长春理工大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校馆弦歌|以“光”为引 以“形”载“魂”——长春理工大学王大珩展览馆中的精神坐标
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