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城市更新·大家谈”专题栏目旨在搭建交流平台,汇聚多方智慧,持续探讨城市更新的实践路径与前沿思考。本专题聚焦第四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解读政策动向与实践经验。让我们跟随专家视角,共同探索城市焕新的路径与未来。
2025年9月28日上午,第四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政策交流研讨”在海淀区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成功举办。活动以“携手——高质量城市更新”为主题,向社会各界传递改革的动向,宣传实践的经验。会上,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牛锐针对《北京市城市更新项目规划土地政策应用案例指引》,从编制目标、编制特点、编制重点三方面进行了解读。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牛锐今天,在“携手——高质量城市更新”的主题下,在大家的现场见证下,我们共同发布《北京市城市更新项目规划土地政策应用案例指引》。这份《指引》的诞生源于我们对市场需求的深度调研,更是对以更新促经济发展的实践回应,截至目前,收录19个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将11项《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配套规划土地政策转化为“看得见、用得上”的案例指引,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了解并用好用足相关政策,从而更加有效助力城市更新项目实施。

一、编制目标
通过《指引》更好发挥政策效能,激发新动能,让项目“推得动、走得快”。
一是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城市更新为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等要求,持续推进城市更新的规划土地政策创新。

二是聚焦市场主体的城市更新诉求,围绕11项规划土地政策,在土地供应、价款核定、用途转换等核心环节对企业进行操作指引。把政策条文转化为“项目能参考、基层能指导”的操作手册,破解政策理解难、实践应用难的问题。
二、编制特点
剖析实操案例,分类分区分阶段精准匹配政策要点,让主体“找得准、用得对”。
类型上,对应市场主体诉求集中的更新场景,按照居住类、产业类、区域综合类、公共空间类、设施类,分类梳理规划土地政策的应用情况。

区位上,案例涵盖了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多点地区与生态涵养区,明确适配于不同圈层中各类型项目的政策核心条款以及使用方式。

环节上,先租后让、用地功能混合使用、消防设计指南等政策覆盖土地供应、规划编制、方案审查等关键节点,企业可按项目实施阶段快速匹配。

三、编制重点
回应市场主体诉求,强化规划引领与政策应用指引,让路径“更清晰、更适配”。
单独设置政策应用情况章节。对应项目权属情况、规划情况、更新方式,标明应用政策具体条款,帮助市场主体找到政策的核心要点,明确操作路径。例如,在城市更新项目土地价款核定方面,朝阳区三里屯北街81号改造项目,地上用途转化按土地使用权市场价格90%核定,地下经营性空间按政府土地收益80%核定,目前该项目已申请办理补充协议,并完成地价评估评审工作。

在城市更新项目用地混合配置方面,昌平区清华南口国重基地项目,由工业用地转化为工业研发用地,配建了约12%的办公用房、接待中心、食堂、学生公寓、博物馆等;另外,园区用地还兼容部分市政设施,项目配套设施总规模不超过15%。

四、获取方式
未来,我们以《指引》为纽带,让规划土地政策更贴近市场,让企业敢闯敢干,推进更多城市更新项目落地见效,期待与大家携手共同探索城市更新的北京路径,谢谢!
文章根据牛锐于“第四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活动演讲整理,已经专家审阅
文章仅代表专家本人观点,不代表“北京印迹”平台立场
本文版权归“北京印迹“平台和演讲者所有,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联系“北京印迹”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城市更新·大家谈 | 牛锐:《北京市城市更新项目规划土地政策应用案例指引》解读
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