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焦守广通讯员张文静陈杨子

2025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迎来建院7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七十年间,这家医院从襁褓中蹒跚起步,如今已成长为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在国际上也崭露头角的综合性中医院。在医院发展的漫长征程中,无数职工的辛勤付出铸就了今日的辉煌。为全面展现医院70年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山东省中医院联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建院七十周年口述历史系列专访。
本期聚焦五位青年医师代表,倾听他们与医院同呼吸、共成长的动人篇章,诠释新时代中医人的使命与担当。
黄延芹:19载深耕内分泌领域,以“经典+科技”开辟中医新航道
“2006年7月硕士毕业时,我在中药香气中忐忑地扣响诊室门。如今19年过去,我愿以毕生所学反哺这座赋予我医者魂魄的殿堂。”山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黄延芹的话语中,满是对医院的感恩与眷恋。


19年间,黄延芹从一名住院医师成长为主任医师、科室主任,也见证了省中医翻天覆地的变化:东院区扁鹊楼、西区惠民楼与尚德楼拔地而起,内分泌病房搬入宽敞明亮的尚德楼,智慧化中药房为忙碌的患者提供便捷服务。“这些变化是时光赋予的听诊器,让我每次脉诊时,都能听见初心沉稳的搏动。”

作为内分泌科主任,黄延芹始终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指引。“我们要以经典为舟,以科技为桨,在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的浩瀚海洋中开辟新的中医药航道。”她表示,这既是对省中医百年基业的薪火传承,更是齐鲁中医献给人类健康事业的赤诚答卷。
崔华峰:扎根“老牌”针灸科,以荣誉感使命感续写专科辉煌
“针灸科是山东省中医院建院时最早成立的四个科室之一,历史悠久,名家辈出。”提及科室历史,山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崔华峰满是自豪。如今的针灸科,已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山东省优势学科,这份辉煌的背后,是一代代针灸前辈的辛勤付出。


“针灸科的发展始终与医院同频,医院的发展又与中医药文化、中华文明的传承一脉相承,如今正逐步走向世界。”崔华峰坦言,投身针灸事业,让他始终充满荣誉感与使命感。在他看来,传承前辈智慧、推动针灸技术创新发展,不仅是科室发展的需要,更是弘扬中医药文化、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责任所在。
郝浩:以ECMO救治见证团队力量,多学科协作守护生命防线
“四年前冬天的那场救治,至今想起来仍心潮澎湃。”山东省中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三科主任郝浩回忆起一位重症肺炎患者的救治经历,眼中满是坚定。当时患者经高流量氧疗、呼吸机通气后仍无缓解,ECMO(体外膜肺氧合)成为最后希望——这项被誉为“ICU皇冠上的明珠”的技术,凝聚了20-30名医护人员的心血,更融入了针灸、康复等中医特色手段。


“两周后患者好转出院,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体现了团队的凝聚力、作战精神和多学科救治能力。”郝浩表示,急诊与重症医学领域容不得丝毫懈怠,“我们始终坚持把最好的治疗措施留给患者,用中西医结合的力量筑牢生命防线,这是我们不变的承诺。”
朱勇:26年见证医院腾飞,以新科室为起点探索急诊中医新路径
“1999年参加工作至今,我在省中医度过了26个春秋,亲眼见证了医院的高速发展。”山东省中医院急诊外科主任医师朱勇感慨道。2024年急诊外科的成立,是医院顺应社会发展、优化学科布局、提升综合救治能力的重要举措,作为这支“年轻队伍”的一员,朱勇倍感责任重大。


“急诊外科虽新,但我们有信心快速成长。”朱勇表示,科室将在积极运用现代医疗技术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的同时,勇于探索中医特色技术在急诊外科流程中的规范应用,“我们的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快速、更人性化的诊疗服务,让中西医结合在急诊领域绽放更大光彩。”
孙子渊:20年亲历科室蜕变,以“顶梁柱”担当书写发展新篇
“刚参加工作时,乳腺甲状腺外科还是个只有十几张床位的小亚专科;如今东西两区已有55张病床,年门诊量约5万人次、住院人次4500余人次、手术量2200余台次。”山东省中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医师孙子渊用一组数据,勾勒出科室20年来的跨越式发展,也道出了自己作为“省中医人”的光荣与自豪。


“如今我们这一代已是医院发展的‘顶梁柱’,义不容辞要扛起担当。”孙子渊表示,未来将继续带领科室深耕乳腺甲状腺疾病诊疗领域,以更精湛的技术、更优质的服务,推动科室、专业与医院共同发展,“我们要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在70年院史的新起点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的精彩篇章。”
从青涩青年到学科骨干,从科室蜕变到医院腾飞,五位青年医师的故事,是山东省中医院70年发展历程的生动缩影。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突破,他们正以青春之力,为齐鲁中医的未来、为人类健康事业续写新的荣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口述历史丨省中医青年医师代表:我与医院共成长,薪火相传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