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今日热点 时事资讯
娱乐头条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首页 > 头条资讯 > 国内

潍坊打造“潍州非遗匠人”劳务品牌,让“老手艺”端稳“新饭碗”

大众网记者梁小童潍坊报道

行走潍坊,不难看到这样的场面:年画作坊里,老师傅握着孩童的手,在红纸上拓印出浓浓的年味儿;刻刀起落处,核雕艺人将方寸果核化作精妙绝伦的艺术品;竹篾翻飞间,一只只五彩斑斓的潍坊风筝正从匠人们手中渐次成型。

作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潍坊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与劳务经济部署要求,以“潍州非遗匠人”品牌为纽带,构建起“非遗技艺传承+技能生态构建+产业价值转化”的全链条发展模式,让非遗技艺摇身一变成为“摇钱树”,让老手艺撑起数十万民众就业增收“新饭碗”。

深挖非遗资源,品牌底蕴不断夯实

潍坊拥有600余年非遗传承历史。3项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国家级非遗、125项省级非遗,涵盖了传统技艺、民俗、美术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潍坊以“传承非遗技艺、赋能就业创业”为核心定位,打造“潍州非遗匠人”特色品牌,通过深入挖掘非遗技艺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和时代价值,将全市非遗瑰宝精心打磨,锻造成一把把打开就业增收之门的“金钥匙”,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具有鲜明文化底蕴、地域特色的就业创业新路径。

数据是发展成效的最好见证。2023年以来,潍坊吸纳输出劳务人员共计20余万人,潍坊风筝、高密剪纸、诸城派古琴等项目年产值迈上50亿元的门槛,/"一县一品、一技一业/"的非遗就业格局已然成型,传统文化在这片沃土上焕发出蓬勃的经济活力。

品牌建设的持续推进,也让潍坊收获了多重效益加成——文化传承创新获得新动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城市形象增添新光彩。越来越多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在这里涌现,潍坊市成功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和“非遗在社区”试点,城市的软实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当潍坊风筝为李子柒在央视春晚舞台上的亮相插上梦幻翅膀,杨家埠木版年画、青州花毽闪耀央视非遗春晚……这些精彩瞬间,正映照出潍坊非遗“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靓丽身姿。

健全培育体系,人才活力持续激发

“我是来自辽宁省大连市的赵宁,专程来潍坊就是拜张老师为师,学习嵌银技术。”赵宁口中的“张老师”,是潍坊嵌银髹漆技艺第五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国华。迎着直播的风口,张国华带领团队将嵌银髹漆技艺搬上“云端”,做起了非遗主播。除了“云”授课,他还在众多线下教学点中培养学员,赵宁就是其中之一。

在潍坊,张国华的传承实践并非个例,而是一个生动的缩影,是潍坊不断完善人才培育体系的趋势使然。潍坊率先把“潍州非遗匠人”技能培训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重点工程,建立了“从业者+传承人+工艺大师”三级梯队培养机制,并构建“人社主导+文化协同+院校支撑+大师传艺”的培训体系。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人、省级90人、市级553人,非遗工艺大师队伍不断壮大。同时,推动非遗技艺融入职业教育体系,在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设立非遗综合培训基地、技艺传承中心和大师工作室,开设木版雕刻、年画绘制等特色课程,采用“师徒传承+现代课堂+项目实训”的教学模式,并举办“非遗工坊赋能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年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500余场。

100余名工艺大师活跃在产业一线,带动核雕技艺从业者从最初的5人增长至2000余人,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扶持建立老猫花灯、望留全驴宴、高密泥塑等特色非遗工坊基地137处,设立“非遗匠人创业孵化基地”,为大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提供了场地支持、政策支撑,“潍州非遗匠人”品牌前景更加广阔。

发掘就业蓝海,加速促进增收转化

在很多人看来,非遗或许只是一门“老手艺”,实际上,它涵盖着手工艺、表演艺术、文创设计、节庆民俗等多元领域,非遗产业中隐藏着广阔的就业“蓝海”。

一直以来,潍坊坚持创新实践,紧盯“三个坚持”,让文化产业赋能民生改善,为探索“非遗保护传承+促进就业创业”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潍坊经验”。

坚持走规模化发展促就业道路。积极开发非遗特色项目,以风筝产业为龙头,培育700余家风筝企业、商户,形成从设计、制作到销售、衍生的完整产业链,吸纳从业人员10万余名。

坚持走重点帮扶稳就业道路。在潍城区建设21家非遗工坊,为大龄人员、留守妇女等重点待就业群体,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超万元。技艺要求较高的嵌银髤漆、核雕等工坊吸引培育青年创客2000余名,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

坚持走产业延伸助就业道路。通过非遗产业链条带动原材料、包装、营销、服务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依托600多年历史的/"崔字牌小磨香油/"这一省级非遗项目,打造/"石磨香油文化园/",带动芝麻种植、加工、物流等上下游产业,形成/"一粒芝麻到一条产业链/"的就业辐射效应,创造2万多个就业岗位,实现非遗产业促多元就业良性循环。

在潍坊这片文化沃土上,非遗技艺正从历史深处走来,化作百姓手中的“金钥匙”,开启就业增收的致富门。从红纸上的年画到指尖的核雕,从翱翔的风筝到悠远的古琴,传统手艺在创新中焕发新生,成为乡村振兴、城市发展的强劲引擎。

持续擦亮“潍州非遗匠人”金字招牌的潍坊,正让更多“老手艺”变身“新产业”,为新时代非遗传承与就业创业融合发展,写下独具特色的“潍坊答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潍坊打造“潍州非遗匠人”劳务品牌,让“老手艺”端稳“新饭碗”

分享到:更多 ()
来源:大众网 编辑:国内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