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萝茉莉前面写了浪姐6一公《免我蹉跎苦》事件中的陈德容。完稿之后又重温了练习室这段,今天想再重新梳理一下整件事。(文字略长)
一开始大家都在跟学舞蹈,王蓉发现进展缓慢,就问老师今天一共要学多少。
老师确认一共是16个八拍,但当时她们才学了2个八拍。
王蓉有点着急,就和黄英讨论,王蓉的意思是先把所有动作学会,然后大家再自己慢慢练。这时候陈德容弱弱地有附和。


此时她们谁也没有针对谁,只是肉眼可见各自确实都有点着急,只是着急的点不一样。
王蓉是着急整体进度被拖慢。
陈德容是着急自己跟不上进度。
只是,她们都在自己的着急里,看不到对方。
这一组三个人矛盾层层升级主要就是因为「只看到自己,看不到别人」。

这时候,黄英跟王蓉说,觉得(陈德容)前面练顺一点后面就比较好跟,王蓉的理解是觉得这两个人都想要放慢学舞的进度。
我倒是不觉得黄英出发点有多「坏」,但她在整个过程里脑子拎不清是有的,最后导致矛盾升级也是有的。
有点「好心做坏事」的劲儿!


王蓉还是担心进度,黄英说陈德容一定需要老师带的,而且她现在需要找到跳舞的感觉,应该帮她先找感觉。
黄英再一次强调了要顺着陈德容的节奏走。
到这里,陈德容都没有讲过话。
她应该属于反应比较慢的人,也可能还陷在学舞的怪圈里,总之思路没有完全放在王和黄的对话上,后来说自己一直在消化我觉得确实是这样。
而且两个人的讨论完全没有给陈德容留气口,看似把她纳入讨论但对她又不真的在意,没有人去主动询问她的感受和意见。
队友的忽视也将成为陈德容的一个爆点。
不管是黄英还是王蓉,实际上都是站在自己立场上讨论,看似黄英考虑了陈德容,实际上仍然是以己度人,因为陈德容始终没有表达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学动作,她只是着急自己确实跟不上学不会。
而且她们说来说去也没有问过陈德容想怎样,毕竟人家不仅是团队成员,还是队长,且是当下讨论的核心。
这就会让当事人感觉到不被尊重。
在当事人在场的情况下,怼脸讨论人家,又无视人家的存在,在团队沟通里确实是存在问题的。
这很像办公室里当着人面讲人八卦,人家甩脸子又觉得对方玩不起。
简单来说,团队里,无论是谁,无论讨论什么,要把人当人看。
一个大活人站在旁边,讨论的还是和她有关的事,是不是至少要把人家纳入进来呢?

哪怕只是一句:“德容姐姐,你觉得呢?”“怎么样你会觉得舒服一点?”或者“我们可不可以先试着把所有动作学完?”不管是黄还是王,如果话术变成:“没关系我们可以按照你舒服的节奏看看,如果太吃力,我们就先把动作都记下来,回去再和你一起慢慢练。”把对方放在眼里,眼里有别人,这件事很重要。
隔壁邓萃雯为什么效果完全不一样,除了自己本身的强大气血,也和管乐和侯佩岑的情绪价值源源不断输出有大大关系。
这应该就是陈德容强调的「爱」的部分。
>比较其他组,这三个人之间看不到任何情感的流动,太公事公办了。
带入陈德容的视角,这一趴她不可避免地会感到被无视,并且不受尊重地被别人决定命运。
无视,给人很强势的压迫感;帮别人做决定,又是无声向下俯视地看不起。
实际上另外两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嫌弃陈德容拖后腿。
全程她们都没有提过「陪」她一起练,而是说让她找老师加练。
陈德容本来就敏感,加上唱歌舞蹈都没有优势,肯定要破防的,不过有的人是内耗,有的人是直接表达不满(陈是后者)。

其实前面陈德容还对王蓉的提议表示了赞同,只是黄英“找感觉”的论调一出来,王蓉又着急了,她下一句话引爆了话题:“找感觉,为了要找你(冲着陈德容)这个感觉,那我们效率就没有了。”“找感觉”本来是黄英提出来的,结果王蓉直接冲着陈德容去了,这个确实不应该,毕竟谈话进行到这里,陈德容并没有表示要找感觉,也没有表示要迁就自己的进度。
王蓉如果还是冲着黄英,陈德容可能不会发作,或者换一种表达方式。
比如说:“要找感觉,我们规定一个时间,因为今天就一定要学会所有动作,然后我们回去一起找,我们两个陪着你!”“一起”和“陪伴”是强者对弱者的关顾,对弱者来说,是有致命吸引力的。
她很可能从中生发出动力,哪怕气血不足,本着伸手不打笑脸人的基本逻辑,也不好意思太过拉胯。
况且,把团队看成一个整体,把每个人悦纳进来,才会产生团魂。
团队和家,为什么会让人神往?那是因为这里面本身都包含着「向后看」和「向前冲」。尤其是在彼此不同频时,前面的人要看向后面,后面的人也要朝前奔赴。
两手一握,再次拉紧彼此的手,便是安全感。
而这个队从头到尾都没有长出团魂,都在自己说自己的。



这时候看着王蓉冲自己来了,陈德容上了情绪,马上说:“我有这么说吗?我刚才有这么讲嘛?”(她确实没有讲)并且继续说道:“因为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你,我们大家就互相体谅,而且我并没有想要耽误你们,就我很认真去看待这件事情,就是不想要耽误你们两个人。”排除对能力差的有色眼镜,她这里说的是事实。
而且在团队里,最差的那个人真的很容易没有安全感,很容易敏感,也很容易因为情绪崩盘而摆烂。
有一种偏执是“你说我差,我就差给你看”。
这是人性使然,不过当我们作为旁观者的时候,往往容易站在上帝视角,站在强者这一边,而忽略弱者的渴望。
弱者总要是完美受害者才能收获一些怜悯,但大家似乎都不愿意共情,好像只要不共情,就能证明自己从来都不曾站在弱者的位置上。
这也是一种人性使然。
哪怕我们平时都会不同程度踩在弱者的泥潭里,一旦坐到屏幕前,就好像天然拥有了强者的站位和姿态,有着“我不可能像她一样弱”的笃定。
说实在的,第一遍看时,我也对陈德容各种反应表情表现气得牙痒,认为她不但业务差,态度也不端正。
但两遍之后,似乎才看到了她,也看到了人人都可能会有的脆弱、无助和做不到,以及对爱和安全感的渴望。
没有洗白的意思,对这种普普通通的人性,何必去洗。我只是觉得在同一个情境下,需要不同的角度,也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看到不同的面孔,这才会让自己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

王蓉这时候仍然在专注“事情”,而没有在意“情绪”,所以她还在敲定进度:“德容姐姐,咱们今天尽可能能学多少学多少。”本来陈德容对这个方案并没有意见,但这时候情绪已经占满了她,哪怕说话都有点语无伦次。
“对啊,我没有讲说我不学啊!你就一直在表达你的,不行,要怎么样。我觉得说你可以放慢,因为你是专业的,那我会觉得我没有被理解。”王蓉问陈德容的想法,陈德容说:“你照你的意思去跳,我可以慢慢去吸收。”
这是又一次同意了王蓉的提议,实际上陈德容对王蓉的方案一直都是赞同的,她从头到尾只是想要一些情绪上的理解和体谅。
不过就是这句话:“我学的没有那么快,其实我很抱歉,你们那么专业,那么棒,可不可以包容一下,给点鼓励,帮我渡过难关。”就这么简单。
沟通说穿了没有那么高深的技巧,不过就是「我看到你,也希望你能看到我。」
讲到这里,忽然觉得或许这个社会太卷了,太快了,太速成了,有时候真的容不下一点点怠惰,一点点做不到,一点点犹豫……太多的弱肉强食,已经容不得强者屈尊降贵。
强者也要拼命往前跑,才能维持自己的位次,哪有余力愿意带个拖油瓶?
这些我们芸芸众生谁又不曾经历呢?有时候我们是拼命奔跑的“强者”,有时候我们是有心无力的“拖油瓶”。
何况,“你”那么美,享有了那么多资源和便利,凭什么还要“我”来妥协?!


这时候,黄英莫名其妙出来说:“我们今天就不求速度了。”一瞬间,看得我脑子当机了。
明明人家两个人已经达成共识了,她在干嘛?
突然觉得黄英好像才是那个最看不起陈德容的人,她一直反复在强调陈德容要放慢学,强调她需要找感觉,但是人家自己确实没有说必须按照慢的节奏来,是黄英不断说要慢,要不求速度。
这就和房琪拒绝叶童异曲同工。
人家还没说自己精力不行,跳不了舞,她就主观臆断怕姐姐太累,怼脸强调人家老了精力差,过后还一副“为你好”的样子希望“姐姐玩的开心”。
黄英也是,明明是认定陈德容差,跟不上,还偏要好像站在她一边让她慢下来,实际上这样一来,拖慢整个组进度,给她拉仇恨。

这时候黄英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闭嘴」。
如果非要表达,那就理智上尊重王蓉的方案,感性上给陈德容安慰和鼓励。
她的弄巧成拙,我始终不认为是坏,不过是人的能力都有限。
她们三个人在沟通上,确实都半斤八两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谁也不具备控场、不具备扭转人情绪的能力。
“坏”是一种很高级的社交暗器,千万不要小看和低估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坏事的人。
在这件事里,我没有看出黄英“坏”的高级感。
黄英本来应该是吃瓜群众,比如房琪和彭小苒事件里的何泓姗,我就静静看着不出声。
但黄英呢还有点热心肠,发现当事人开始扯头发了,自己干站着不落忍,总想出份力,但又不太具备扭转乾坤的实力,上去拉架结果自己反挨了两巴掌。
像不像陌生人局里找不到话题怕尴尬,强撑着东拉西扯结果把自己变成小丑有些时候的我们自己?
有时候少做,其实是可以止损的。

再说说王蓉。
她作为能力强者,选择的姿态是「我不惯着你」。
所以,后面当黄英说:“姐姐(陈德容)今天都哭了。”的时候,王蓉一点没客气,回复到:“我们都…有谁没哭呢?我们只是没有三个人一起哭而已。”(这也是很不给面子了)

之后,她们的沟通典型陷入互相指责模式,没有人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找问题,也没有提出可行性方案,没有解题思路,都是在碎碎念对方。
其实解法很简单,就是「一起练」。
但关键不是在“练”,而是在“一起”。
她们始终搞错了重点。

王蓉说陈德容在沟通当中有太多情绪化的表达,影响工作的进度和效率。
“每一次我在和德容姐姐讲技术上的问题,和我们的工作进度的时候,在想事儿的时候,她还是在不断地抒发,我会觉得觉得自己很无能。我用了这么多的办法都没有办法启动、撬动你一下。让你不要说了,就做!”
而陈德容则吐槽王蓉太像个机器。(这里王蓉笑很大声,就明显尴尬)“你听我讲王蓉,不是说你不感性,是你对于事情你是理性的,虽然今天它是个舞蹈没有错,但是这个舞蹈又跟人有关系,这个比赛又是跟人比,这是我们两个不一样的地方。因为我是完全不会嘛,我完全不会的话,我可能需要安全感,反正你也没有错,你没有什么问题。”陈德容一直在讲的其实就是团魂的问题,就是我不行我需要帮助的需求。
但是另外两个姐姐却始终都在强调“对,你不行,你确实不行。”而不是,“没关系,我们帮你,有我们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我们作用在别人身上的时候,它也会平等的反弹回我们自己身上。
在她们三个身上,就是当我们看不到别人的时候,别人同样也不会看到自己。
不过我反而有点羡慕,这三个都是凭本事吃饭,不靠情商闯天下的姐妹儿。
美貌(陈德容)和才华(王蓉和黄英),是会让人变得更自由,更无畏的。
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忽略掉普通人追求的和平、和气、和谐的。
人本来就不必被所有人理解,也不必去理解所有人。

在「和」字的反面,我从她们三个人身上看到了很强的「自我」。
王蓉其实有点厌蠢,她应该比较喜欢和实力能力相当的人惺惺相惜一起玩,不愿意带差生。
这不是说她不好,我相信可以选择的话,在互相了解的前提下,两个人根本不会碰到,不会彼此选择。
她们都会在各自的世界里安然无恙。
哪怕离开了这里,王蓉依然有其他的舞台绽放,即便一公就淘汰,依然被很多人看到了她的能力,收获了流量,多好啊!
而陈德容,如果可以,活的放松一点有什么关系呢?
人生够苦了,或许我们应该学着给自己留点缝隙,摆烂一下,没关系的。
做不到,好像也没什么。
还有黄英,请多唱歌,好听!
本文作者:萝茉莉。80后野生写手,白天驰骋职场,晚上写字自娱,用心感受,真诚表达,恣意生活,从容变老。欢迎关注,陪你清醒看世界,温柔做自己。
#浪姐6#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萝茉莉爱看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陈德容和王蓉究竟是怎么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