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句老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一件事具备了这三者,那么其成功几乎可以预见。
对于国家而言,如果能同时具备这三者,无疑会促使国家繁荣发展,对其他国家形成压制。
例如,美国2018年启动的对中国的贸易战,在初期导致中国股市大跌。但是一年后,中国经济实现了强劲反弹。
又如,美国围绕华为展开的科技战,拘留孟晚舟,但凭借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孟晚舟最终安全返回中国,危机转化为机遇,华为的技术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这些事件中,我们都能看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影响,尤其是“人和”的重要性。
然而,最近在中国新疆地区发生了三起令人震惊的事件,它们似乎是天赐的好兆头,验证了我们所谈的“天时”。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12万亩已死去的胡杨林奇迹般地复活了。这起事件发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个曾被视为无生命能存活的地方。
这里,一片124500亩的胡杨林在半个世纪前已死亡。
现在,这片林地不可思议地恢复了生机。这些胡杨林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边缘的巴楚县下河国有林管理局附近。
曾经,由于叶尔羌河下游的干涸,导致该区域胡杨林逐渐枯死,沙尘暴频发,使这里成为了一个“死亡禁区”。
后来,枯树被沙尘掩埋,野生动物也随之消失,真正变成了一个“无人之地”。
但现在,这些林地已经恢复了生机。当然,这些胡杨树并非自行复活。
从2019年起,巴楚县下河国有林管理局开始了胡杨林的复苏工程。
他们建立了防洪坝、引洪渠和拦水坝,引进了3000万立方米的叶尔羌河水,采用水浸法成功地提升了地下水位。
同时,他们在风倒木区撒播了大量的胡杨种子、红柳种子和草种,并采用钢丝网封闭和草方格铺设等措施,逐渐恢复了林地的生态。
如今,这片曾经的“死亡禁区”已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塔里木兔、黄羊、野鸡、狐狸、沙漠跳鼠和野猪等动物在此自由生活。
这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成为了“胡杨天路”旅游线路的一个重要景点,成为他们的经济来源。
你可能会想,这不正是“人和”的体现吗?这和“天时、地利”有何关联?
没错,这确实是“人和”的体现,但这种“人和”是需要“天时”和“地利”的支持才能实现的。
我们都知道,这是在沙漠中。沙漠中到处是漫天的飞沙,水资源极其稀缺,即便有水,也难以滋养那贪婪的沙地。
他们长期面临水资源短缺,遇到水源也很难不被迅速吸干。
因此,要想满足沙地的水分需求,唯一的办法就是大量的水资源!
然而,这里的水资源并不丰富,否则这片胡杨林也不会死去。
但事情发展得很巧合。当前正处于全球变暖的周期,地球气候变暖,这也间接地使得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变得比过去更加丰富。
历史上每一次气候变暖的周期,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
再看这个问题,如果没有6年的努力和气候变暖使得西北缺水问题得到缓解,那么这些胡杨林也难以得到复苏。
这不仅是一次生态恢复,也是一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胜利,更是我们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证明。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小麦种植奇迹
第二个奇迹同样发生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但地点在其西南边缘。在此,成功种植了400公顷的试验性小麦田。
这些小麦不仅在沙漠中扎根生长,而且产量高、品质佳,亩产量达到了294公斤,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这一成就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传统农业的看法,同时也证明了中国的智慧和科技实力。
通常看来,沙漠被认为是生命的禁区,人在里面生存都困难,更不用说那些需水量巨大的农作物。
然而,这个看似不可能的小麦种植计划在沙漠中不仅成功了,而且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这一切都是实打实的努力和汗水的结果。
首先,项目组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不毛之地转变为适宜耕种的土地。
援疆的企业来自山东日照,他们花费两个月时间,才将凹凸不平的沙漠地形整平,确保地面高低差不超过5厘米。
这看似简单,实则极具挑战,没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是难以完成的。
接着,进行了播种和植物生长的步骤。
在沙漠中,显然不能直接播种,必须首先进行一系列的沙漠土壤改良措施。
从土壤改良、土壤配方测试、优良种子培育、精准施肥,到使用物联网智能设备、传感器和大数据模型进行种植,再到实施定量和高频率的滴灌系统。
技术团队开发了一套可复制和推广的标准化沙漠小麦种植技术方案,这包括水肥一体化管理。
这套水肥管理系统甚至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调整,帮助工作人员按时施肥,大幅减少人工成本,节水超过35%,节肥超过30%。
2023年10月,6400亩的冬小麦成功播种。
技术人员定期前往麦田收集土壤和生长数据,不断优化灌溉和施肥方案。
他们每天往返于指挥中心和麦田之间,根据数据调整技术,确保这片沙漠土地上的小麦穗大且饱满。
在经历了种种困难,如出苗、过冬、抵御风沙和旱情等恶劣测试后,小麦成功存活下来。
2024年春天,他们又播种了600亩春小麦。最终的成果令人振奋,这里的试验田中的小麦品质优异,亩产几乎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
想一想,这意味着什么?
据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沙化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近3亿公顷的沙化土地影响着4亿多人的生活和生产。
如果这其中的三分之一能够重新变成可耕种的土地,中国的国土就能大幅增加人口承载能力。
也就是说,整个新疆的人口容量可能增加两到三亿人。这实在是太激动人心了。
沙漠变为发电站
出乎意料的是,沙漠也被转变成了一种新能源资源。
新疆,拥有中国最多的荒漠地带。以往,我们面对沙漠时,最多只是感慨一下茫茫戈壁的壮丽,或赞叹日落时的美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现在,那些曾被人畏惧的荒凉沙地,已经变成了一座座太阳能光伏电站。
曾令人畏惧的大漠阳光,现在可以转换为清洁的电能。
那些曾让人皱眉的荒漠,现在能够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
这种转变,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再利用,也对未来能源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太阳能技术迅速发展,产能也大幅提升。
因此,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也大幅降低,这为大规模投资太阳能电站提供了经济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还突破了特高压电力传输技术,使得远在新疆的太阳能发电站能以极低的损耗,将电能输送到内地,满足更多地区的用电需求。
更令人惊喜的是,中国还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智能电网技术,能够科学地分配电力资源。
这不仅提高了能源使用的效率,也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因为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低成本的能源,我们能在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上与西方国家进行竞争。
如今的中国,不仅能在沙漠中建设太阳能电站,还能在海上进行太阳能发电。
在全球新能源发展方面,中国已经足以领导其他国家,引领全球能源的未来。
这场能源革命的意义远超经济层面。
它展现了中国在全球能源领域的影响力,也体现了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责任和担当。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在未来的能源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这三件事情极大地激励了中国人,我们不仅能够复活生命,创造生命,还能将荒地变金。
新疆虽处于中国西北边陲,缺乏肥沃的土地和支撑经济发展的重工业,但我们同样能在这片不毛之地创造出奇迹。
一个伟大的民族永远不缺乏伟大的人民。
这些成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是中国始终坚持的以人为本的福祉,也是我们国运昌盛的根本原因。#深度好文计划#
举报/反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三大奇迹在中国展现,外国人惊呼难以置信,展示中国的惊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