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今日热点 时事资讯
娱乐头条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首页 > 头条资讯 > 娱乐

央视连发6文怒批王蓉淘汰,内娱选秀的“遮羞布”彻底被撕碎

最近《乘风破浪的姐姐》第六季第一次公演结束后,王蓉被淘汰的消息引发了巨大争议。

这位曾经凭借《我不是黄蓉》《爸爸妈妈》等歌曲红遍大街小巷的歌手,在舞台上全开麦真唱展现实力,却因为同组队友的失误和节目组的赛制问题遗憾离场,让许多观众直呼"看不懂"。

事情要从节目分组说起。

王蓉和演员陈德容、歌手黄英分到同一组。

作为队长的陈德容,在排练时明显跟不上进度。

>

根据节目放出的花絮,她在练习舞蹈动作时频繁出错,老师单独指导几个小时仍然无法完成标准动作。

当王蓉好心提出改进建议时,陈德容当场情绪失控,认为对方在贬低自己。

这种紧张氛围直接影响了团队的整体表现。

正式表演当天,舞台监控记录显示:王蓉顶着敦煌飞天造型全开麦演唱,每个高音都稳稳当当;黄英也展现出专业歌手的稳定发挥。

但陈德容不仅动作僵硬,还多次抢拍慢拍,在三人齐舞时格外突兀。

即便如此,

现场观众投票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这个组合以517票垫底,王蓉成为首个被淘汰的选手。

消息一出,社交平台立刻炸开了锅。

有网友翻出节目录像逐帧分析,发现节目组在剪辑上做了手脚。

原本应该重点呈现的敦煌飞天造型,大部分镜头都被切给了伴舞团队。

王蓉演唱时被风声干扰的细节被刻意放大,而她稳定发挥的段落却被剪得支离破碎。

统计显示,在长达6小时的正片里,王蓉的镜头仅有3分钟,而同组的陈德容有12分钟,其他流量明星的镜头更是多达20分钟以上。

更让观众气愤的是节目组的评分标准。

同样是跨界选手,演员祝绪丹因为"努力进步"拿到了最高评级,而专业歌手黄英却被评价为"普通水平"。

这种双重标准引发质疑:节目到底是在选拔实力派,还是在为流量明星铺路?

有业内人士透露,某些选手单集片酬高达百万,而王蓉的出场费仅有20万,这种悬殊差距似乎早就预示了结局。

面对汹涌舆情,央视文艺频道罕见地连续发布6条王蓉的表演视频。

从她在联合国演出的高光时刻,到经典歌曲混剪,

配文"真功夫不该被消音"的力挺态度再明显不过。

这种官方媒体的直接表态,把选秀节目的潜规则推上了风口浪尖。

其实这类现象在娱乐圈早已不是秘密。

参加过《中国好声音》的陈奕迅就曾爆料,有选手明明被淘汰却突然返场,导演还通过耳机要求导师转身。

这些操作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很多选秀节目从立项开始就写好了剧本,实力不过是用来制造话题的工具。

回顾王蓉的音乐之路,她的作品确实称得上时代记忆。

2004年的《我不是黄蓉》创下彩铃下载神话,《爸爸妈妈》至今仍是KTV必点金曲。

但在流量为王的今天,这些实打实的成绩敌不过热搜话题。

就像网友说的:"现在上节目,会来事比会唱歌重要多了。

节目播出后,陈德容在社交媒体道歉,称自己压力太大导致失误。

王蓉接受采访时则坦言,得知淘汰结果时大脑空白了至少5秒钟,"虽然理解比赛规则,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这种委婉的表达,道出了实力派艺人在综艺生态中的尴尬处境。

业内专家指出,这种现象暴露了娱乐产业的畸形发展。

当数据造假、恶意剪辑成为常规操作,当话题炒作比专业能力更受重视,受伤的不仅是认真做艺术的艺人,更是广大观众的审美权益。

就像被央视点名的"消音"事件,表面是技术问题,实则是行业价值观的扭曲。

值得深思的是,这档标榜"女性成长"的节目,本应展现不同年龄段艺人的魅力,却在商业化运作中逐渐偏离初心。

王蓉的遭遇不是个例,近年来不少老牌艺人都遭遇过类似困境。

他们在给节目带来情怀加分后,往往成为流量游戏的牺牲品。

这次风波也给观众提了个醒:当我们为"皇族剧本"愤怒时,是否也该反思自己的观看习惯?

正是对八卦话题的过度追逐,才让节目组敢明目张胆地操作票数。

或许只有用收视率投票,才能让行业重新找回对专业能力的尊重。

目前,《浪姐6》节目组尚未对争议作出正面回应。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由淘汰引发的讨论,已经超出了娱乐新闻的范畴。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文娱产业在流量狂欢中的迷失,也让我们看到坚守初心的艺人们面临的现实困境。

正如网友在王蓉相关视频下的留言:"我们怀念的不仅是那个彩铃时代,更是凭实力说话的公平年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央视连发6文怒批王蓉淘汰,内娱选秀的“遮羞布”彻底被撕碎

分享到:更多 ()
来源:开都欢m 编辑:娱乐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