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烟台日报

改造后的小院。
“回农村改造茶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啊。”近日,来自深圳的郑平平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一系列视频,讲述她在烟台莱州将农村老院改造成私厨汤茶馆的经历。
盘旋在门上的金龙、整面墙的创意壁画、山体造型的立体泥塑、茂盛又翠绿的12棵大树……在这样的环境下煮一锅鸡汤,沏一壶热茶,欣赏着惬意的田园风光,享受快节奏社会里的慢生活,这就是郑平平向往的生活。
重现记忆里的
秋日落叶美景
文旅规划、设计、传媒、舞剧电影导演是郑平平的工作重心。
2020年,郑平平首次来到烟台蓬莱,参加了一个名为“养根连根”的舞剧布景沉浸培训。“这个项目的名字非常吸引我,而且在仙境蓬莱的观光经历让我对烟台这座城市留下了非常好的初印象。”随后,她就联系了当地的中介,想要在烟台地区寻一处休憩的宅子自住。“有树有院子”是她提出的硬性要求。
2022年8月中旬,郑平平收到了一处老宅的信息,位置在烟台莱州的朱桥镇河东村,占地面积289平方米,内里有7间房屋,院里有9棵银杏树,柿子树、梧桐树、常青树各1棵,房子空了30多年没有人居住。“房子虽然老旧破败了,但是里面的9棵银杏树吸引到了我。”郑平平说,2018年她在北京鸟巢做舞剧工作时,看到过雍和宫满地银杏落叶的美景,而她想在烟台将记忆中的“黄金”美景重现。
从看到院子到交付定金只用了五分钟,郑平平就将这处一见钟情的老院收入囊中。此外,青砖青瓦的复古韵味特色也是吸引她的要点之一,凭借着自身的工作经验,郑平平一眼就看出了这间老院具备接受改造的潜力。
没有制定过于详细的计划,改造工作就这样随性且自由地开始了。
大胆尝试
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万事开头难。2022年8月30日,郑平平刚一抵达莱州就被隔离了。“当时很仓促,我们就住在另外一个村。”解除隔离后,她开始联系装修团队,但房子的老旧情况超出了她的想象,前期很多想法都无法实现。
“房屋里面有吊顶,但当把吊顶撕开以后房顶就塌掉了,所以就用錾子加固防止坍塌。”郑平平回忆,虽然最初的装修设计方案被搁置,但正好这处老院隔壁居住的邻居就是做装修和木工的,看到她在装修,邻居主动提出来帮忙。“这位邻居以及周边的很多人都是邱姓,正好我丈夫也姓邱,冥冥之中让我对这片土地产生了一种归属感,久而久之也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郑平平说。
2022年9月2日,老院开始动工,房梁和炕洞的修复、墙体加固、防水木地板铺设等工作共耗时一个月,添加了一些家具和生活必需品后,10月2日,郑平平一家暂时住了进去。但老院的改造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工程,光是院落里堆积的泥土、杂草、木头等垃圾的清理就足够让人头疼。“我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老房子塌下来后建筑垃圾的清理,地上全是泥,还没来得及清出去就下了一场大雨。”思考了一晚上后,郑平平提出了一个创新且实用的想法——将建筑垃圾变成文化产业。
“农村里最大的特点就是‘满地是宝’,所以我和丈夫一起,把这些废旧泥土做成了雕塑。”将所有能用的木头钉成骨架,把泥、树枝、杂草、砖头等堆成山体造型,再放一层铁网将其固定住,风干后就是一座立体的墙,也是最好的天然画布。
在农村生活
获得身心的愉悦
今年3月初,郑平平开始规划院里墙面的绘画设计。
南面的墙画上松树、远景山、湖泊,取名“寿比南山不老松”;东面的墙画上东海、小溪、树木,取名“福如东海”。灵感来源于她曾游玩过的旅游景点——“东海观音殿”和“南山大佛”。“我在院子里种的瓜藤和画面上的元素也都是融为一体的,二维画面和实物连接起来,看着也不会觉得突兀。”郑平平介绍,“绿水常青、山河秀丽,没有枯败感”就是这两面墙的创意。
西面的墙是今年4月开始画的,考虑到金矿是莱州的重要产业、莱州是个长寿之乡、院里的银杏树又名长生树等诸多因素,“日照金山图”就此诞生。“早上太阳从东边升起来的时候,就照到了西墙的山,墙面我用了金粉,阳光照射时会发光;太阳落下的时候,余晖也晕染了西墙的‘金山’。”郑平平喜欢赶大集,有次她在大集上买了三捆竹子,回来后将其编成篱笆,作为院里各处的遮挡和装饰。
有次和家人闲聊时,她无意间注意到院子里树木的种植位置似乎有所讲究,仔细一看发现,竟然和北斗七星的形状一模一样。所以朝着北斗七星“勺把”的指向,郑平平和丈夫又在小门上方做了一条盘旋的金龙,并将这扇门起名为“龙蟠富贵门”。
何为富?郑平平认为“富”就是内心不匮乏,这正是众人所需。“农村的生活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在这里最幸福的就是我们获得了身心的愉悦和知足的感觉。”
如今,郑平平的老院正式改造成了她的家,同时也是一间私厨汤茶馆。“历时一年,所有工作已全部完成,院子里也养起了鸡鸭,还有小狗,在这里和朋友小聚聊天,好不惬意。”郑平平说,接下来她打算继续运营抖音,向大家展示更多改造老院背后的故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农村小院改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