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古代,皇帝若是想想要得到啥宝贝,基本上都是唾手可得,甚至皇帝根本无需自取,都会有人主动送上门来,试问谁不想巴结皇帝呢?但在古代时有这么一位大臣,他得到了两块宝石,为了能够让自己混得更好,他决定将这两块宝石分别赠送给皇帝和太后,不过这宝石也是有贵贱之分的,照理说,他应该以皇帝为尊,将那贵重的赠予皇帝才是,结果他反其道行之,想要将贵重的赠予太后,而将那便宜的赠予皇帝,只不过还没来得及让皇帝看到那宝石,太后就先动了怒,将他发配去了边疆。

清朝大臣剧照,图文无关,仅供示意
晚清时期有位名为张荫桓的大臣,他乃广东南海人,对历史比较敏感的人已经对这个地方有些印象了,此地也是康有为的老家,这人正是康有为的老乡,康有为能够接触到光绪,还多亏了这哥们的引荐,由于常年与洋人打交道,他也受西方思潮影响也是主张变法的。然而戊戌变法的失败是世人皆知的,张荫桓自然也没好果子吃,后来他被发配去了边疆,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被发配之前,还做过一件弄巧成拙的事,最终促成了他的悲剧结局。

宝石图,图文无关,仅供示意
此事记载于吴永(此人大有来头,其妻为曾广珣,乃是曾国藩的孙女)口述的《庚子西狩丛谈》一书中,此书有着“信史”之称,可信度还是极高的。话说当年这张荫桓在一次出使英国的时候买了两块宝玉,他买了两颗不同颜色的宝石,不知他是否刻意而为之,毕竟不同品种及品相的宝玉价格是不一样的,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他的目的很明确,买这两块宝玉就是为了以此来讨好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了,说到这大伙也就明白为何后来他会把比较贵的那一块送给慈禧太后了,毕竟晚清时期的真正掌权者就是他,而非光绪。

慈禧剧照
张荫桓在将这两块宝玉交到慈禧身边的红人李莲英手上之后,便在家等着升官发财了,毕竟在他看来:“我出国都惦记着皇上和太后,这忠心无人能及吧。”起初这事也似乎的确是往他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因为慈禧在得知张荫桓赠予她的那一颗宝石是比较贵的之后,她还是挺高兴的,不过一旁的李莲英插了句嘴:“老佛爷,您看这宝石的颜色,难道咱们不配红色?”这事让慈禧大怒,李莲英这话的意思指的是慈禧妾媵止能用绿,而正室才能穿“红裙”,慈禧对自己非正室的身份十分在意,一怒之下,将这宝石还给张荫桓,不久后张荫桓就被发配至边疆去了,后来还被赐死在了边疆。

慈禧与李莲英剧照
也许张荫桓至死都没弄明白当年他到底做错了啥惹得慈禧大怒,原因其实有三点,李莲英、慈禧、张荫桓三人各占其一。
其一,李莲英嘴太贱,蠢哥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李莲英这人拍马屁不让人反感,但他这碎嘴着实令人恶心,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丢丢张荫桓情商低的成分在里面,毕竟当时谁要献礼于皇帝和慈禧都得经他手,他若是再准备“第三颗宝石”给这李莲英,甭管它是什么颜色,李莲英都不至于会多那嘴了。
其二,慈禧太矫情,在张荫桓看来,以绿宝石和红宝石来彰显他对于慈禧和光绪的尊重是不一样的,这表面看似很合理,毕竟绿宝石的价格更高,张荫桓的出发点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怪慈禧太矫情了,送个宝石也能往自己出嫁那档子事上想,张荫桓除非自己想死,不然哪会故意这么做呢?再说谁关心你是正室还是妾呢?
其三,张荫桓和洋人走得近,而慈禧一向不正眼看洋人,却还要讨好这些洋人,作为大清的掌权者,她在咱们自己人面前何时受过这种气?却又苦于无法对洋人下手,便把恨撒在张荫桓身上,可以说慈禧处死他只是时间的问题,赠玉这事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分析到这些,蠢哥真是觉得在慈禧手下当官真是不容易,连献个礼都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一不小心就招来杀身之祸,悲哀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此人得两块宝石,贵的赠太后,便宜的赠皇帝,太后却将他发配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