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头条资讯 今日热点
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首页 > 头条资讯 > 人文

邓小平鲜为人知的婚姻经历:两次痛失爱妻,次次刻骨铭心

关注“张溥杰”,每天带您遨游知识的海洋。感谢您的支持!

文/张溥杰

1933年5月,在中央苏区工作的邓小平,因支持毛泽东“山沟里的马列主义”,被博古等人冠以“罗明路线在江西的创造者,反党的派别和小组织领袖”的罪名而撤职批判。

因为当时组织上要求当时邓小平的妻子金维映与其划清界限,她只好拿着离婚报告来到邓小平的“拘留室”要求离婚。

邓小平深知金维映也是迫不得已,为了不连累她,狠下心在离婚报告上签字,两人就此分手。

刘伯承

此事很快在中央苏区传开,邓小平后来的搭档刘伯承听说后,伸出大拇指说:“是个汉子,有个性。”

如同他的政治生涯一样,邓小平的爱情婚姻之路,也是跌宕起伏,金维映是其第二任妻子。加上这次,他算是两失爱妻,每一次都刻骨铭心。

邓小平说:她是少有的漂亮

邓小平的第一任妻子,是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名叫张锡瑗(yuàn)。两人虽然是同学关系,但当时并没有谈恋爱,只不过是那个时候认识的。

1925年下半年,18岁的张锡瑗被党组织安排到莫斯科中山大学,认识了大她三岁的邓小平。

张锡瑗,取自《邓小平真情实录》

她的家境很好,父亲曾是火车站站长。她本人也是从女子师范出来的。可以说是要颜值有颜值,要学识有学识,要气质有气质。

其实两人在莫斯科并没有过多的交流,反而是在武汉,有了密切的接触。

1926年底,邓小平奉命回国,几经周转到了武汉,在中央秘书处工作。一年后,张锡瑗回国领导了一次罢工运动后,来到了武汉中央秘书处,惊喜的发现邓小平也在这。

这也算是别样的“他乡遇故知”,两人自然是非常高兴。

由于时局原因,中共中央机关需要从武汉迁往上海,他们二人也跟了过去。年仅24岁的邓小平,被安排协助周恩来处理党中央的日常工作,职位是中央秘书长。

年轻时的邓小平

邓小平精力过人,基本上大事小情,都需要他来处理,他总能处理的井然有序。在他手下工作的张锡瑗,对其颇有好感。

而张锡瑗长相出众,美丽动人,脾气温和善良,待人接物非常友好。而且她十分有能力,也让邓小平对其另眼相看。

据当时的同志回忆,许多人都曾追求过张锡瑗,然而她始终没有动心,最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邓小平。

1928年春季,在中央机关同志们的操办下,他们的婚礼在上海一家川菜馆热热闹闹的举办了。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李维汉、王若飞等当时在沪的中央同志都前来贺喜,三十多人摆了三桌酒席。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婚后的邓小平和张锡瑗相互支持鼓励,两人都投身于危险四伏的革命工作。

为了能够在上海有立足之地,也为了更好开展工作。中央提出了“负责干部职业化”的要求。也就是能够通过经商赚取资金,支持在上海的行动。

邓小平甚至当过杂货铺和古董店的老板,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上海大小弄堂中秘密行动。

除了紧张危险的革命事业外,他们俩也有难得的甜蜜时刻。

曾有大半年的时间,他们住在周恩来夫妇楼下,周恩来夫妇时常听见邓小平张锡瑗说笑。

影视剧中的革命党人

彼时为了革命工作,他们扮演的都是有钱人、大老板,张锡瑗一身旗袍,高跟鞋,搭配上优雅的短发;邓小平身着长袍、头戴博士帽,在众人眼里可谓是郎才女貌。

多年以后,有次邓小平若有所思地对女儿毛毛说道:“张锡瑗是少有的漂亮”。这是毛毛亲自“爆料”的。

只可惜1930年1月的时候,张锡瑗难产,孩子好不容易生下后,她又得了产褥热,最终不治身亡。

难产期间,邓小平陪她走完了最后一程。而出生的孩子,最终也没能保住。

当时广西革命形势紧张,邓小平未能料理妻子后事,匆匆赶往广西,委托同事将其安葬。邓颖超和张锡瑗的妈妈以及妹妹张晓梅,前往送葬。

张锡瑗

后来邓小平曾多次带着家人去看望张锡瑗的墓,1931年带来上海读书的弟弟邓垦看过。1949年上海刚解放,也带妻子卓琳一起去看。

只可惜和卓琳一起去看的时候,由于战乱,张锡瑗的墓已经被淹了,邓小平让人将她的遗骸找了出来,装进小棺木中,一直安放在邓小平在上海住的房子楼下。

后来邓小平离开上海,奔赴大西南,棺木也一直在那里存放,直到1969年被安葬在上海烈士陵园。

墓碑上镌刻着“张锡瑗烈士之墓”,镶嵌着她年轻的照片。

当年你们的县委书记是个女的

邓小平与金维映相识于去中央苏区工作期间。

1931年7月,组织上安排金维映与邓小平假扮商人夫妇,开辟一条从上海到中央苏区的交通线。

两人是同龄人,当年都是27岁。邓小平身穿长袍,头戴礼帽,金维映头挽发髻,俨然贵妇模样。

金维映

两人可谓是披星戴月、千难万险赶往江西瑞金。

他们先是从上海上船,到广东汕头上岸,找人带路径直北上,进入福建永定中央苏区的地界。然后再向西北,最后向西跨过闽赣边界。

历经一个月,他们终于在8月份抵达江西瑞金。本身就是假扮商人夫妇,加上这么长难忘的路途,自然就产生了感情。

到达瑞金后不久,两人喜结良缘。

起初邓小平担任瑞金县委书记,金维映担任妇女工作部长。邓小平一上任就倡导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

中央苏区旧址

他们共同在瑞金待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住在与老百姓一样的民房里,有时甚至住祠堂。金维映喜欢吃粉干,但当时附近只有一家粉干厂秘密生产,还得支援前方。

有次金维映生病没有胃口,就悄悄去买了些。邓小平得知后,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不能因为自己是县委书记,就搞特殊化。

正是因为有了邓小平的到来,原本乌烟瘴气的瑞金,焕然一新。

很快瑞金的整体形势就稳定了下来,各项工作步入正轨,10月金维映被调到于都担任县委书记,后又调任胜利县担任县委书记。

邓小平也在1932年5月调任会昌县委书记。一个多月后,又任会、寻、安三县中心县委书记。

由于两人各自独当一面,都比较繁忙,离得也有段距离,只能说感情尚可。好在两人都属于事业型的年轻人,工作都搞得有声有色,也都没时间抱怨彼此了。

然而他们夫妻二人没有想到的是,“左”倾阴霾开始逐渐笼罩中央苏区上空。

博古

1933年1月博古等人来到瑞金,接连开展路线斗争。由于邓小平坚持毛泽东路线,自然而然首当其冲。

4月16日,临时中央代表李维汉在宁都七里村主持召开的江西省委积极分子会议批判“邓、毛、谢、古”。

身为县委书记和邓小平的妻子,金维映无法不上台,揭露邓小平的“错误”行径。

在她发言时,台下的邓小平闭着眼睛,假装睡觉。他心里清楚,金维映是被逼无奈与自己划清界限,她也只是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走走过场。

邓小平

没想到这还不算完,被批判撤职不说,金维映还必须要与其离婚。

在被“关押”的小黑屋里,暂时失去自由的邓小平看着妻子拿来的离婚报告,心情非常难受,毕竟那时他才29岁,而且在此之前已经失去了一个妻子。

邓小平想了想,还是在离婚书上签了字。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想必金维映也好不到哪儿去,离婚后她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或许她也试图通过忙碌,让自己忘记这痛苦。

金维映

金维映原名金爱卿,浙江人,来到苏区后改名金维映。

她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她不仅带领自己管理的县获得荣誉,而且自己也多次受到表彰。更让人钦佩的是,她还是红一方面军走完万里长征的30名女战士之一。

后来金维映嫁给了李维汉,两人育有一子。由于身体原因,1938年组织安排金维映去苏联治病外加学习。1941年,金维映死于苏联战争的战火之中,时年37岁。

邓小平

1972年12月,邓小平故地重游,来到当年的中央苏区。他对陪同的于都县负责同志说:

“苏区时你们的县委书记是女的你们知道不知道?”

除此之外,他还几次提到金维映。时过境迁,想必邓小平怀念的不仅是当年的青春,还有革命年代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

结语

1939年9月,邓小平与他的终身伴侣——卓琳女士,举办了婚礼。

早期的邓小平与卓琳

婚礼是在延安毛泽东住的窑洞前举行的。除了在苏联养伤的周恩来以外,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等领导同志都参加了。

几天以后,邓小平和卓琳这对新婚夫妇一起启程,奔赴前方,奔向太行山。从此两人携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岁月。

事业的沉浮,感情的波折,邓小平都经历过。甜蜜有之,痛苦有之,但是他没有选择逃避,没有选择安逸。而是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迎来了自己的璀璨人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 邓小平鲜为人知的婚姻经历:两次痛失爱妻,次次刻骨铭心

分享到:更多 ()
来源:张溥杰 编辑:人文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