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豆芽妈妈。
上周家里又发生了一场“家庭大战”。
起因是这样的:近期忙着备考,下班后没有辗转回市区老房子。
因为清明踏青节法定放假一天,老公要带着大宝和妞妞来新房子住,可以抽空带他们玩玩。
前一天晚上,我正好有个突击课要听,从晚上七点到九点。给老公打了招呼,让他晚点过来。
大约晚上八点四十五的时候,大宝过来了,进屋就要我的手机。
并且非常炸毛、迫不及待。我先是把他吵了一顿。
一会老公和妞妞也上来了,大宝不仅大声呵斥妹妹,还各种无理取闹。我又把他吵了一顿。
最后他把自己锁到了屋子里,不出来。
我知道他是想拿手机玩游戏,和小同学约好了,要联机玩。
我看课已经到了尾声,敲门要把手机给他,他阴阳怪气地说:“你会这么好心?”、“不可能!”
反正就是各种挑衅,不断挑战大人的忍耐极限。

大宝的话如火上浇油,又成功的激怒了我,我再次把他痛批了一顿,不再理会他,带着妞妞到一边玩去了。
后来我听到老公对他好言劝说,他算是把门开开了。我借机走进屋子,偷瞄了一眼他的桌子,发现书写纸上好像写的有东西,看似还有大滴的泪侵染在上面。
我想再仔细看下,他赶紧收起来了。
第二天晚上,老公带着两个孩子回市区老房子去了,我因为第二天上班离公司近,没有一起回去。
在整理书桌时,我看到大宝桌子上放在一边倒扣着的草纸。
我翻开一看,是两首诗。我还心想在哪抄谁的。

仔细一看,不对,这好像是他自己写的吧。
“疼女不疼儿”这不是“暗指”我昨天的行为吗?

“三月十四夜”,我赶紧查了一下日历,那天晚上可不是“阴历十四”吗?
我越读越心惊,什么“泪两行”、“孤苦无依又相怜”“、今日吾便离去,去时不留金银”……
想想他前段时间短暂的“离家出走”,还有越来越叛逆的性格和行为,以及偶尔表现出来的“抑郁”倾向。
我赶紧给大宝电话手表上发了信息,真诚给他道歉。

并且把截图发给老公,说:真是不能再吵他了。
一、孩子叛逆、挑战权威,不和父母亲近,多半是父母做错了这点
其实每次吵他过后,我都很后悔,痛定思痛:不能再吵孩子了。
大宝今年已经十二周岁了,我还把他当个小孩子看。
其实他不知不觉已经长大了,已经进入了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幼稚又敏感。
看到他写的“诗”,文采是有的,甚至超乎我的想象。
有些隐喻,我真不明白。
大家都说:守着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守着一只老虎。此话真是不点不假。

尤其是男孩,体内的荷尔蒙激素快速分泌,外界大量的信息向他们奔涌而去,理智脑还没发育成熟,却误以为自己是一个大人,什么都可以掌控。

他们渴望独立,内心深处渴望肯定和尊重。但是,实际上,身边有很多的束缚和不认可。
这种矛盾交织,让他们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又无能为力。

有深深的挫败感,又想抗争,于是表现出叛逆如顶嘴、调整父母权威等行为。
这也许是孩子必经的阶段和成长“阵痛期”吧。
也是对父母的考验。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经历青春期的迷茫,表现出口不择言、叛逆不羁的行径。
只不过有些孩子早,有些孩子晚。
有些孩子得到父母的认可,老师的帮助,小朋友们的相携,很荣幸平稳地度过了。
有些孩子在父母的情感冷漠或行为忽视中,自暴自弃,或延迟表现。
有位教育机构的老师就曾分享过,她的青春期所表现的“叛逆”、“抑郁”,在后来三十多岁的人生中爆发出来,自己幸好通过“身心灵”和“家排”的学习,及时了走出来。
二、叛逆不是孩子的错,面对“问题少年”父母可以这样做
《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提到一个新的心理学现象,叫做“情感忽视”。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童年的时候都或可能遭遇过“情感忽视”。
但是严重者,后来的人生中会在沉默中不断质疑自己,感到非常痛苦,甚至会产生自杀行为。
尤其青春期的孩子,遭此心理危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很容易厌学逃学、早恋叛逆、抽烟网游,成为一个“问题少年”,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

究其原因,发现里面有几个共同点:
第一,青少年,尤其是12—18岁的孩子,更易引发不良行为;
第二,这些孩子很大程度上遭受到“情感忽视”,成长环境差,受到关爱少,不是与父母关系僵持,就是因为父母长期吵架、离异而引发心情低落等心理疾病;
第三,因为内在心理能量不足,所以孩子外在会表现为无目标感、逃学厌学、离家出走、抽烟喝酒等叛逆的行为,家庭中亲子关系差。
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和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
孩子虽然脆弱,但是能够敏感察觉父母的情绪。
和孩子建立正常的情感连接,孩子才能敞开心扉和父母交谈。

尊重孩子的个体生命,过他们自己的人生。
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独立的,向往自由。
父母,是监护人,但不是控制者,不能以爱为名,企图操纵孩子的人生。

不做自恋型的父母,不和孩子置气、记仇,不惩戒和虐待孩子。
给孩子以充分信任和尊重。
用开放、接纳的态度对待“问题少年”。
孩子行为出现问题,是心灵受了伤。
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治疗。父母的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救赎”。

永远不能放弃孩子,即便看起来他表现得很差劲。其实是他们内在安全感不足,才会向外攻击。
遇到“问题少年”,父母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一、反省自身不足,和孩子真诚沟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长做不到的,不要要求孩子做到。
家长不能时刻放下手机,就不要要求孩子不惦记游戏;
家长不能做到终身学习,就不要要求孩子要好好学习;
家长不能与人为善、忠厚纯良,就不要指责孩子品德不端。
二、借助他人的力量,帮助孩子走上“正途”。
情感忽视的孩子,心理上很大的障碍就是逃避。
因为怕受到伤害,所以远离,采取回避的态度。
父母搞不定的时候,可以寻求外在的力量给予帮助。
例如去相关机构进行“感恩教育”、心理辅导和咨询等:

我们都希望给到孩子更好的家庭环境,更多的爱。孩子在成长中会经历很多苦难和挫折,迈过去,就好了。
希望普天下的孩子都能够活得积极健康,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今日话题:你和孩子亲子关系如何?有什么想要分享的,欢迎留言互动交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 为什么男孩长大后和妈不亲了?多半是父母做错了一点,现在改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