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网

图为2023青岛影视周闭幕式暨“金海鸥”影视荣誉作品展示现场
新华网徐曼曼赵家瑞
时至中春,阳和方起,升腾万千希望;草木蔓发,万物生长,皆为更新序章。
4月9日,为期四天的2023青岛影视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落下帷幕。来自影视、科技、学术等各届人士齐聚这座海滨城市,围绕“新技术·新视界·新影都”这一主题,紧扣“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两大命题,共话影视产业多元生态,共探影视科技发展密码,助力新时代中国电影迈向新阶段。
中国电影历经数十年的蓬勃发展,如今已实现量质齐升的突破。与此同时,电影产业磅礴的创造力还在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携希望与梦想出发,锚定2035年电影强国建设的目标,需要所有电影从业者追影逐光、乘风破浪,迈向更壮阔的新航程。
当下,正是引擎轰鸣、蓄势待发的最好时刻,在“世界电影之都”青岛开启对电影未来发展的探讨,恰逢时宜。
这是一场提振行业信心的盛会
经过近三年的蛰伏,中国电影市场春风在途。今年“春节档”不仅创造了七天67.58亿、1.29亿观影人次的成绩,也再次证明了中国电影强大向上的生命力。
“近年来,中国电影运用东方美学的叙事表达优良传统,以生动写实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动人的情感直抵人心,推出了科幻片、喜剧片、战争片等等一大批的新主流大片,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中国影协副主席,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CEO于冬表示,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技术水平、特效能力的快速进步都离不开庞大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市场的底气来源于对观众的信心。
《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22)》主编牛兴侦指出,就今年春节档和第一季度票房数据预判,2023年中国票房复苏强劲,2024年票房增长11%即可恢复疫情前水平,2023年或2024年,中国有望再次超越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展望未来,我们对中国电影产业凭借市场规模优势崛起充满信心。
鲲鹏展翅,既需要经济的底座,也需要文化的羽翼。
作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电影发展的蓝图,《“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将在2035年建成电影强国,中国电影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观众对优质电影和优秀文化的消费需求、中国电影良好的工业基础,都将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电影工业化主题交流、科影融合主题交流,微短剧主题分享会……2023青岛影视周所举办的一场场活动,宛如探寻未来中国电影发展机遇的一扇扇窗口,从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电影人对中国电影未来的满满期许与信心。
以电影为媒,与时代同频共振。作为大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新一届世界“电影之都”电影展映活动同步推出,18部海内外精选佳片在青岛5大影院展映,在为广大影迷带来一场精彩的光影盛会的同时,也致力于打造一个深化交流、促进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平台。
当前,一部部实现口碑与票房双赢的影片频频出现,不仅扩展着中国电影的题材和空间,也为电影产业的未来发展积蓄着令人满怀信心的能量。“未来十年,中国电影还能继续取得更好的成绩。”于冬表示。
这是一场绽放“世界电影之都”魅力的盛会
青岛,是镶嵌在中国海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回溯中国电影发展百年,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青岛总能在时光长河中砸出创新的波纹——全国现存最早的电影院、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等都诞生与此。
这些波纹的集聚,终于叠加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巨浪。2017年,青岛获评中国首个世界级“电影之都”。作为第一个被联合国授予“电影之都”荣誉的中国城市,青岛已然是领军中国影视产业的集大成者,亦是国际影视圈中冉冉升起的一颗耀眼新星。
2018年4月,总投资额达500亿元的青岛东方影都揭开面纱,带着“填补中国重工业电影产业空白”的使命。青岛东方影都配置了40个符合国际标准的摄影棚、32个置景车间、1万平米高科技单体摄影棚,配建有国际一流的室外水池和室内恒温水棚、全流程后期制作设备的数字影音中心、亚洲最大的影视虚拟拍摄制作平台,一流的硬件设施为科幻电影和工业大片的拍摄制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刺杀小说家》《独行月球》……近年来脍炙人口的高分国产片及那些已经牵动起观众观影好奇心的作品,大多都带着青岛东方影都的标签,一个一个带着编号的大型集装箱就是孕育并贡献出优秀作品的“源地”。
“青岛东方影都正以头部电影的制作突破,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从‘个案’走向体系建设。”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院长尹鸿表示,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获得世界共识的背景下,只有把中国文化与先进工业和技术能力相结合融入电影产业,才能推动中国从电影大国发展成为电影强国。
聚焦青岛发展为“新影都”的产业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内大型甚至国际化的影视资源在青岛东方影都加速集聚,带动青岛朝着世界级影视文化高地不断蓄力。
据了解,目前,青岛东方影都所在的青岛影视基地累计入驻影视企业800余家,接待剧组300余个,电影票房产出超230亿元,成为全国重点影视拍摄基地、山东省影视核心园区。
这是一次展示彰显科技实力的盛会
本届青岛影视周,将科技二字贯彻到底,从更高、更深的维度来呈现电影科技的真正价值与张力。
科幻电影被誉为“电影工业的金字塔尖”,需要高度标准化、专业化的工业集群协同作战。近年来,中国科幻影视的成长,其意义不止于对科幻这一类型本身的突破,更体现在中国影视科技的发展应用以及工业水平的显著提高。

图为2023青岛影视周“科影未来”融合体验展现场新华网陈延特摄
2023青岛影视周期间,“科影未来”融合体验展则集中展示影视与科学技术融合发展的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在影眸科技展位,展示了自主研发的、基于穹顶光场技术的全栈自动化数字人流程。参与《流浪地球2》的部分视效制作的泽森科工则在展位展示了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全流程”三维内容生成软件ZENO……此外,本次展览特设了《流浪地球2》道具展区,集中展出宇航服、门框机器人、机甲在内的炫酷道具和众多炫酷的电影画面。
“这个体验展真的非常精彩。它让我们深刻发现了电影拍摄中的各项科技应用,对电影拍摄的场景制作及技术有用都有了初步的学习,感觉以后看电影的时候脑海里也会浮现一些电影科技手段在影片中的应用,从‘外行看热闹’变成‘内行看门道’的专业电影人观众。”一位现场观众激动地表示。

图为虚拟数字推荐官——演员“拾忆”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青岛影视周通过数字技术开发出品的虚拟数字推荐官——演员“拾忆”正式对外发布。
围绕电影强国建设及独立自主电影技术体系的搭建,尤其是前沿技术将为电影行业带来的影响,与会嘉宾们纷纷表示,人工智能、虚拟制片、云计算等技术将打破电影领域的许多限制,深刻影响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未来将是创意至上的时代。而电影,尤其是基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电影,将反作用于中国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
“在科技的助力下,中国电影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健康,借助科技的翅膀,中国电影走向可持续化发展。”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
当前,影视制作向数字工业时代迈进,中国电影面临着亟需构建与数字化时代相适应的电影工业化体系的新挑战。
“希望我们这代人能把‘工业化’再往前推一推。”北京自由酷鲸影业合伙人、《万里归途》联合制片人、《刺杀小说家》执行制片人赵阳认为,这一代电影人处于从“作坊式”向“工业化”转型的阶段,互联网时代下,技术变革为电影行业带来了非常好的便利条件,未来做电影会更加简单化、规范化、标准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星表示,技术对电影的发展迭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工业化”是个无尽的过程,没有绝对的标准,需要一直走下去。
这是一次为电影未来发掘“新生力量”的盛会
电影制作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一部电影的好坏,导演、特效、技术、人才、资源要素的整合,每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建立,人才培养和各个环节的协作都是值得关注的话题。电影人黄非表示,中国的导演、包括电影美术、特技、特效等专业化的人才还是很稀缺的,人才的培养在今天,在未来依然是电影行业需要特别重视的。
2023青岛影视周中所设置的“金钥匙创投计划”和“海平面”青年影人计划,正是针对于扶持新型影视人才,融入新兴势力所制定的。
“金钥匙”创投单元整体引入由六位知名导演发起的“金钥匙创投计划”活动,通过金钥匙课堂、“金钥匙创投计划”项目公开陈述、荣誉推荐大会为年轻影视创作者保驾护航。“海平面”青年影人计划单元“编剧新概念”系列活动由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中国电影家协会编剧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夏衍电影学会、青岛海发文化集团联合11所国内顶尖影视艺术高校共同发起,为影视青年人才成长搭建孵化平台。
“用我们的真诚去献给观众,观众就会回馈给我们你想要的。”金钥匙创投计划活动上,著名演员、导演吴京表示,自己做导演必须去经历,如果不能够真身的感受演员表演的环境、情绪,如何要求演员,同样这些都离不开充足的知识和文化。他希望发挥电影人“传帮带”作用,可以看到更多的青年电影人融入进来,给观众带来更多的优秀影片。
自2014年起,青岛市、青岛西海岸新区相继出台了多项精准有效的产业政策,对影视剧组、企业进行精准滴灌,持续深化世界“电影之都”品牌,不断提升青岛影视内容创作生产水平,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踏实稳健发展影视文化产业。
据了解,近年来,青岛影视基地内企业和剧组已获政策补贴资金近2亿元。
枫林新叶催陈叶,雏凤清于老风声。作为国内首个聚焦影视工业、幕后力量的“金海鸥”影视荣誉作品展示也在2023青岛影视周期间举行,为优秀的影视工作者提供大展拳脚的广阔平台,汇聚起越来越多的中国大片“幕后英雄”。
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关于青岛与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人们期待更多的电影之梦在这里诞生和实现;
星河灿烂,揽海入怀,青岛正与各界携手,聚木成林,为影视强国建设提供山东方案,贡献青岛力量,助力中国迈向电影强国的步伐更加扎实和稳健。(实习生王榉熠、黄梦洁对本文亦有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 盛放时代光影力量 照亮电影工业未来——写在2023青岛影视周闭幕之际